欢迎来到洛阳市书画家协会! 联系我们 在线留言 协会荣誉

洛阳市书画家协会

书画动态

当前位置:首页 > 书画动态

大道之道——赖少其诞辰百年作品展

5月16日,由中国美术家协会、广东省美术家协会、安徽省美术家协会、广东美术馆联合主办的大道之道赖少其诞辰百年作品展在广东美术馆开幕,当天还举行了学术研讨会。此次展览得到合肥市赖少其艺术馆、广州艺术博物院及赖少其家属的大力支持,共展出500多件赖少其不同时期的艺术作品,其中不少精品首次亮相,尤其是赖少其80岁以后于病榻上完成的系列作品第一次面向公众展出。展览将展至6月14日。
  广东省委宣传部常务副部长郑雁雄,广东省文化厅厅长方健宏,中国美协副主席、广东省文联主席、广东省美协主席、广东画院院长许钦松,广州市委常委、宣传部部长甘新,广东省文联党组书记程扬等有关领导出席开幕式。全国著名美术评论家邵大箴、薛永年、王宏建、吕品田、陈传席等出席研讨会。
  赖少其是我国近现代著名国画家、版画家、书法家、金石家、作家和诗人。方健宏指出,赖老先生是杰出的革命文艺战士,更是20世纪中国画坛上罕见的具有全面修养的艺术大家。他的一生是革命的一生、变化的一生、传奇的一生,不仅在20世纪中国美术史上书写了重要篇章,更为新世纪画坛作出杰出贡献。从赖少其先生的作品里,观众可以深切感受到他对中国传统文化的推崇与热爱,他所追求和感悟的是天人合一与大道无为的相互契合。通过这个展览,传承优秀传统文化,弘扬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为促进当代艺术繁荣发展起到积极作用。
  与以往展览不同,本次展览以时间为轴,采用倒叙方式回溯赖少其的艺术生涯,从一号展厅的晚年80岁之后用生命绽放的大道之象色彩之旅开始,继之意写天地丙寅变法作品我法自然黄山时期作品出入古今师法传统作品天涯游踪写生作品木石铿锵版画作品碑骨帖韵书法作品,共7个部分,用三层楼共12个展厅呈现了赖少其的艺术之路。
  此次展览最大的主张,是要让这个时代重新认识赖少其。我们认为他是20世纪没有被解读清楚的一个大家。同时,赖少其是广东人,他的艺术启蒙于广东,大成于广东,又能代表着20世纪的广东,他当之无愧是广东的一张名片。我们希望让这个时代重新解读和呈现赖少其、还原赖少其在20世纪美术史中的应有地位。展览策展人、广东美术馆馆长罗一平说。
  罗一平提出,赖少其可以与20世纪的其他巨匠如黄宾虹、李可染等放在同一个参照系中去考量。我希望这个展览可以引发20世纪美术史书写者对赖少其的再发现,认识到赖少其是20世纪中国美术史不能被忽略的巨匠之一。
展览亮点丙寅变法作品首次系统亮相
  欲佩三尺剑,独弹一张琴,是赖少其1986年回到广东后在画室内悬挂的一副对联。是年,他毅然开启丙寅变法,尝试对中国画传承与变革做诸多方面的探索。尤其是他80岁以后病榻上完成的作品,被评论家称为是与神灵的对话。而直到本次展览,其中的大部分作品才得以以系统、整体的方式,向公众揭开面纱。
  赖少其女儿赖晓峰回忆,1997年至2000年是父亲生命的最后三年,几乎都是在病床上度过。母亲发现只要让父亲拿起画笔,他的疼痛就可以减少。画画成了父亲病中唯一的活动,这被医生视为奇迹。父亲最后的全部生命都表现在绘画上。
  展览中,《山水》《大瀑来天外,瀑泻疑天漏》《如松之苍》等一批赖老完成于80岁之后的作品中,让人感受到强大的精神力量,画面已超越了单纯的图像表达,似山水又不似山水,水墨、色块与线条强烈碰撞相融,完成了一种对生命意志的表达。
  其中一幅《柳丝》焦墨画完成于1999年,是赖少其去世前一年的作品,柳树的树干枝条在遒劲笔墨中生机勃勃,赖少其题字柳丝长玉骢难系,不如归去,表现了大师对生命的超脱态度。
  另一幅引人关注的作品《木石魂》,完成于赖老的弥留之际。他没有画在宣纸上,而是用碳素笔直接画在了一块塑料板上,寥寥数笔勾勒出一株顽强生长的白玉兰花,极为鲜活。
  罗一平认为,到达人生和艺术的最高境界,用什么材质已经不重要了,赖老能够用最简单的形式和材料,把一生的沉淀在寥寥几笔中表达出来,是大艺术家最后的精彩绝笔。他能从像中求无像,无像中求大像,展示出赖老对中国文化、中国水墨的极高修养。
  幽冥、空灵的线条与墨块的韵致构成了这批作品的精神态势。他的画面已没有一个笔墨的终极规范,作品的形式已成为一种超形式的形式,表述着对生命、对艺术最内在的理解。其所达到的高度和所蕴含的精神价值,足以奠定他在20世纪中国美术史上的地位。罗一平说。
艺术成就打通中西,直抵意写天地境界
  展览第二部分意写天地,重点介绍赖少其从安徽回到广东后丙寅变法时期作品。
  1986年,已经71岁高龄的赖少其回到广东。他一改往日焦墨的凝重,增加湿墨的运用,辅以水彩、水粉等颜料,使画面更为柔和明丽,尽显南国清新风采。这一画风转变被称为丙寅变法。
  体现丙寅变法的重要代表作《剑叶洒金花》在展览中亮相。赖少其在题跋中写出了变法原因:余于丙寅归故里,住羊石斋中,吸收中画与西画之长,实习变法。既不似中画,也非西画。姑称为中国人所作之画可也。如此明确地提出打通中西的主张,足见其艺术魄力。
  此时赖老已离开安徽居于岭南,但《黄山一夜雨》《山高铺白云》《天门坎》等作品中,他又时时梦回黄山。他笔下的黄山是梦中的,黄山的云、石块、树像音符一样,在特定的空间中行走,充满韵律。赖老成功地从传统中吸取营养,又大胆吸收西洋绘画技法,一改以往黄山画的固有程式。
  中国美协理论委员会名誉主任、中央美术学院教授邵大箴认为,中西合璧是20世纪中国艺术和文化的大潮流,在这个潮流里许多艺术大师做出了各自的选择。赖少其一直关注西方艺术,他对印象派的领悟,在早期的版画创作中就开始了。赖少其晚年的变法其实是一次回归,是在更高审美层面的回归,这时候他已经进入自由的艺术境界。邵大箴说。
  在中国美协理论委员会主任、博士生导师薛永年看来,赖少其留给中国美术的一个启示是中法与西法的融合。他不只是借洋兴中,也不只是借古开今,而是打通中西。他不在画法上给自己画地为牢,而是从表现视觉感受和精神寄托出发,把几乎不能协调的画法有机地统一起来笔笔有来由、笔笔有创造。
  丙寅变法的自我否定,最终引领赖少其的艺术由师古人经师天地直抵师我心、写我法的阶段,达到了意写天地的境界。罗一平认为,赖少其正是在丙寅变法中形成了自己鲜明的大师艺术语言面貌,确定了他在20世纪中国艺术史上的地位。
历史地位可与黄宾虹李可染并驾齐驱
  广东美术馆如此大规模做这一展览,认真、系统地梳理赖少其在不同阶段的艺术创作、美学理念和人生经历,其目的是还原这位没有被20世纪真正解读清楚的大师的本来面目。罗一平认为,赖少其在20世纪中国美术史上具备足够分量,可以与黄宾虹、李可染、傅抱石等巨匠并驾齐驱。
  在1986年一篇谈丙寅变法的手稿中,赖少其写道:生活是一切艺术的源泉。能写生才能反映生活,不反映生活便是死路一条。他还提到要向古人学、向同代人学,向民间学,向青年学。
  中央美院教授王宏建认为,赖少其一生留下了不少关于艺术实践的真知灼见,值得美术界总结和研究。虽然赖老不是传统意义上的理论家,但他基于长期创作经验概括总结出了一些值得后辈学习的艺术主张,比如我法自然以及他强调的自然之美、生活之美和心灵之美,涉及到了美学的根本问题。
  罗一平提出,关山月、黎雄才等岭南画派第二代传人之后,师徒传承的传统美术教育方式实际上已经被学院美术教育所取代,能够继承岭南画派的不是其技法,而是其精神。岭南画派的精神是开放、包容、是建立在尊重传统与强大的自信力之上的兼容并蓄,是强烈的社会责任感,是关注社会现实民生民情,它代表着20世纪中国的精神,而赖少其则正是继承了这种精神的一座文化高峰,他才是二高一陈百年之后岭南精神真正的延续和光大者。
  赖少其最早成长于鲁迅先生的新兴木刻运动。后来他做过政府官员、文艺界领导,最后成为非常纯粹的艺术大家。中国美术馆原副馆长梁江指出,赖少其一生经历丰富,曾受到黄宾虹乃至黄山画派等多方面的影响,如果仅仅将其纳入到岭南画派框架中,或许很难全面包容他的艺术价值和影响。我们应该在整个中国现当代美术史的叙述框架内去重新审视和发现赖少其,这样可能才会更客观。
  这个展览让我深深地感到,赖少其先生的艺术造诣,他的艺术成就和他在艺术史上的地位,与目前我们学术界对他的认知是非常不相匹配。著名美术评论家皮道坚说,希望借这次展览刷新人们对赖少其先生方方面面的认识,引导美术史学界、理论界对赖少其进行全方位的学术研究和再发现。
  最早弘扬黄宾虹艺术的人就是赖少其。赖少其20世纪50年代主持华东和上海文艺界工作期间,以卓越的眼光,发现了黄宾虹的伟大,成为黄宾虹的知音,直接领导主持了黄宾虹晚年的90寿庆画展,并授予黄宾虹人民画家称号。在20世纪80年代,黄宾虹的价值终于被认知,成立黄宾虹研究会时,赖少其被推选为首任会长。
 薛永年表示,在中国画领域,赖少其深得黄宾虹的精髓,一直在发扬黄宾虹的传统,虽然几十年来学黄宾虹的人很多,但和赖少其相比,至今还没有人能够望其项背。黄宾虹的笔墨非常厚重,背后是民族的魂魄,所以黄宾虹说浑厚华滋我民族赖少其的山水画与之一脉相承。
  陈传席表示,看完了赖老的展览,我想把自己写的《中国山水画史》重新修改,再出新版。我将在书中提出,赖少其是20世纪中国山水画的四大家之一,与黄宾虹、傅抱石、李可染并列。中国画包含传承和革新两个方面。吸收西画长处,许多人容易把中国画的优点丢掉,这一点赖少其做得很好,他成功融合了中西。学习临摹传统,许多人学习古人却千篇一律,丢失个人风格,这一方面,赖少其的临摹有传统的功力,又形成了个人风格。赖老数十年融通中西、合璧古今,不仅绘画的外在表现力好,内在意蕴也特别深厚。我们看赖少其80岁之后的作品,艺术气象回归到本真状态。从中可看到一些充满童真的意味,不再有任何的功利或外在干扰。
许钦松表示,赖少其先生最打动我的一点,就是他把自己学习到的文化综合融汇到自己的修养之中。每次看赖老的东西,每看每新,每次都有看不完的内在意蕴,每一张作品都透露出深深的人情味和隽永的中国文化内涵。他对中国画领域的后辈的巨大启示是:毕生所有的创新,所有学习的东西,最后都汇集成了对于自身最高境界的追求。
友人回忆赖少其先生
 安徽省美协原主席鲍加回忆说,由于自己从事油画创作,1979年有一次探望赖老,赖老嘱咐他:创造的东西不要太多,人类文化总是一砖一瓦盖起来的,不要期望一下子加载太多。而这恰恰反映了鲁迅对赖少其的影响。巨大的建筑,总是一木一石叠起来的,我们何妨做这一木一石呢?这句话出自鲁迅给青年时期赖少其的一封信。一木一石影响了赖少其一生的艺术追求。
  谈及恩师,晚年追随赖老的画家庄小尖回忆说,赖老说过,自己一生只喜欢书画这一件事,任何条件都要坚持下来。数十年来,无论是在官场,还是重病,他都坚持画画,利用一切条件,把艺术创作坚持到最后。而赖老的另一个优点就是他不仅不重复别人,也不重复自己,在安徽时他经常写漆书,到广州后许多大厦请他写招牌,但他坚决不再写漆书了。他不重复自己,因此他总能不断超越自我。
  作为赖少其的门生,著名作家雷铎形容赖少其做人与从艺皆高不可攀。生活上的赖少其没有架子,喜欢和年轻人搭着肩膀说话。雷铎45岁生日时,赖老画了一张四尺对开略大的黄山精品送给雷铎。送画前一天,赖老还贴心询问雷铎是否要写题款,并提醒他最好选择不要写题款,因为不题款的话,等哪一天雷铎手紧了可以拿去卖钱。足见其对弟子的爱护。
  雷铎回忆说,赖少其创作态度十分认真,曾有两次在黄山写生下不来的经历。上去的时候他根本没想过有多危险,等到要下山了才发现有困难,而他去写生,永远只带两个馒头。赖老晚年曾告诫我,艺术家容易受困于三个笼子获奖、评职称及市场。他说他自己做过官,名气有一点,钱也基本够用了,所以是用自在心来画画。雷铎回忆道,赖老晚年正是在冲淡天真的心境下才取得变法成功,这是老蚌育珍珠。
  20世纪80年代,画家梁世雄曾带广州美院学生去黄山写生,偶遇赖少其,同住黄山紫云楼,自此结缘。赖少其仔细翻看了梁世雄师生们的写生作品,还送给梁世雄四个字取其精者,勉励后辈不断向传统学习。
  梁世雄回忆,赖少其晚年回广州后一直记挂着当初二人在黄山见面的情谊。赖老晚年身体不好,讲不出话来,但每次见到我都会吐出三个字:紫云楼,让我十分感动。1985年,梁世雄在广州文化公园举办展览,赖老偕友人专门给这个画坛晚辈捧场。在我的印象里,赖老平易近人,十分有修养。梁世雄说。
  对广东画院党委书记洪楚平来说,赖少其亦师亦友。赖老生前每封信开头会称呼洪楚平为楚平兄,而在阅读洪楚平写的文章时,他会细心地把错别字一个一个挑出来,指错之后再作一番鼓励。重道、尊师、汲古、拓今是洪楚平对赖少其的概括。赖老尊重艺术规律,不单以古人为师,以自然为师,也以年轻人为师,处处都是他可师之处。在艺术造诣上,他既传承了最传统的风范,也开拓了现代艺术的新天地。(转载)

服务热线

0379-62275088